艾,这种平常无奇的菊科草本植物,茎有分枝,质硬而多叶,高在1米以上。它开绿黄色小花,其叶有银灰色光泽,是一味古老而神奇的良药。假若说杏是中医之花,那么艾便是中医之草了,艾的应用在我国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。孟子说:“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。”意思是说七年之病,很顽固的,然而三年以上的陈艾却是可以缓解它。由此可见人们对艾是寄于多大的希望啊。
中医学认为,艾叶味苦,性辛温,入肝、脾、肾经。具有温经止血,祛寒止痛之功效,适用于虚寒引起的月经过多,崩漏以及妊娠下血,月经不调,小腹冷痛,痛经等病症。用艾叶阴干揉成艾绒制成艾条,是针炙治病的主药。艾炙有温经通络、行气活血,散寒除湿、消肿散结及保健的作用,坚持时日,必有良效。
民间常在农历五月初五日“端午节”这一天人们采艾,插艾和燃艾。有的人还把艾叶插在发际和夹在耳朵上,据说这样的能祛病避邪。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烟对人畜无害,气味又芬芳,有杀菌消毒之作用。
早在17世纪,国外就用艾作为添加剂酿制苦艾啤酒,这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可窥见一斑。18世纪末,艾和艾叶汁酒受到欧洲人的赞美。为了适应饮料市场之需要,瑞士和法国相继成立了几家大规模的艾酒酿造公司。
此后的100多年间,艾酒颇为盛行,到19世纪末期,则是艾酒的鼎盛时期。近几年科学研究表明,艾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,内含水芹烯,荜澄茄烯,侧柏醇等。野艾含有碘,蛋白质及VA、VB、VB2、VC、VE和多糖、鞣酸、矿物质等成分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艾的应用,也有了新进展。用艾的浸液**慢性支气管炎,总有效率达81.88%;艾制剂内服外用,可使痔疮迅速止痛消肿;也可用来**慢性肝炎,总有效率在90%。
此外,用艾叶制成的产品愈来愈多,如针炙用的艾绒、艾条、艾饼;内科用的有片剂、针剂、水剂和气雾剂、汤剂、油剂、栓剂等。
现在不少人都开始学着养生,艾灸是中国中医特色的保健方式之一,这几年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,自古以来,中医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都给予充分肯定。下面就为各位介绍下关于艾灸的作用的相关内容。
小小一颗草竟能防治**
艾灸作为中医特色的保健方式之一,近年来备受追捧。自古以来,中医对艾草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都给予充分肯定。艾灸到底有哪些神奇之处,该如何用好这个保健方法小编特邀*为您详细解答。
驱寒补阳调气血
灸就是用火烤的意思。艾灸疗法是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绒、艾炷、艾条等,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,烧灼、温熨、熏烤人体的经络、穴位或疼痛处,以温通经脉、调和气血、协调阴阳、扶正祛邪,达到**疾病、防病保健、养生美容的目的。*告诉小编,艾草是中医常用的一种中草药,性温,具有散寒除湿、温经止血、安胎等功效。艾灸可**虚证(偏阳虚)、寒证和阴证在内的200多种疾病,尤其适合面色苍白、手脚冰凉、怕风畏寒、体弱无力、易疲劳的人群。
*介绍,灸疗在我国历史悠久,它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方法之后。我们的祖先在狩猎、烧烤食物及用火取暖的过程中发现,熏烤或灼热身体的某些部位可以减轻或缓解某些病痛,逐渐意识到灼烧的功效,进而主动地以烧、灼、熏、烤之法来医治一些病痛。